来自Kepong的80后老板 创办领先数码贷款平台──Direct Lending!
2007及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当时的他正在英国最大投资银行之一的巴克莱(Barclays)工作,眼见手上500强企业客户无法融资、在伦敦这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全是挤在银行前抢着提款的人民、著名的银行一间间倒下,过后再看着一家家强大的企业如何熬过危机再创高峰……
见证全球经济的起落循环,如此宝贵的切身经验,为他日后的创业旅程奠下基石;即使在MCO时业绩遭受冲击也也没裁员,保住公司和员工,并且进一步优化业务和服务,如今不但把业务做至每年翻倍增长,还顺应市场需求推出新方案,旨于成为大马人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领先数码贷款平台──Direct Lending!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Direct Lending创办人兼董事,许溢祥。
这位金融界的青年才俊,外表年轻得令人惊讶。常常与一大堆的数字和数据作伴,给人的刻板印像就是会思考过度而特别显老,且不善言辞。但,他完全相反。外表比实际年龄至少年轻10年,能言善道、言之成理。
许溢祥在接受《老板好》专访时笑说,外表太年轻未必是件好事,尤其在谈生意或合作方面,第一印像会让人怀疑这小伙子到底行不行。幸好,一经交谈,他的睿智、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向对方印证了他的实力。
“也许是我对自己的事业保持的热诚与热爱吧,就如敦马哈迪一样,对政治的追求永不言休,即使年届90依然看起来十分健壮。我知道人生一定会有起有落,可能很多事情的发展并不如期,比如无法争取到某项合作或达到某个业绩,但我一般都不会去太在意,因为结果并不是我们可掌控的事,只要尽力了就好。”
“自怨自艾并不会对事情有帮助,反而会徒增压力,影响自己的健康和情绪。我会做的是检讨,如何把下一次做得更好。”
自小对数字敏感 注定成为金融人
来自吉隆坡甲洞的许溢祥,出生于1980年,求学时期是校内前三名的资优生,自小对数字和数据特别敏感,常到父亲经营布料批发公司当个兼职会计。中五毕业后即考取LCCI和ACCA资格,并成为一名审计师。
2005年,他有机会调职到英国伦敦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PwC)担任会计师,后来于2007年进入了Barclays,即碰上了把全球经济来个大洗礼的金融风暴。
他直言,当时他还真的以为自己要失业了。庆幸的是,他与于当时的许多大企业一样,撑过了严峻的寒冬,还获擢升成为资本市场总监。
他在马来西亚、伦敦、新加坡和香港拥有超过20 年的金融经验,在发起和执行融资交易方面拥有良好的记录,包括成功为亚洲和欧洲的银行、保险公司和企业筹集了超过400 亿美元(约1883亿令吉)的融资。
2016年,许溢祥对金融科技产生了兴趣,心中一直有个想法:通过科技为一般无法向银行借贷的人群提供融资方案。鉴此,同年他回到马来西亚创办了Direct Lending,旨于打造一个数码借贷平台,为每个人提供安全且负担得起的融资。
把贷款批给无法向银行借贷的人?
许溢祥指出,根据世界银行报告,多达25%的职业成年人只拥有一项银行贷款(包括信用卡);看回整个马来西亚,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是一个蛮关键的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信贷进入,缺乏信用评分来拿到需要的贷款。
他说,这群人士包括没有财务报表的自雇人士、小型商店老板、社会新鲜人、工作津贴高于薪水的打工人等等,并不是他们生意或收入不好,而是他们在借贷方面达不到标杆。
“人生有时会碰上需要贷款来应急的时期,如创业、自我增值、买房产、孩子深造等等;但许多人无法从正规信贷管道获得贷款,被逼在别无选择之下,以更高的利率接受风险更高的贷款,也导致许多高利贷和贷款诈骗的出现。”
他讲解道,Direct Lending的角色就如一位中间人,好像电商平台一样,连接贷款机构与借贷人,让这群目标人士可从中找到合适自己财务能力的融资方案。
凭借此创新概念,Direct Lending在许溢祥的经营之下,在创办首6个月即见业务增长,展现了强大的可持续经营及获利前景。截至2023年末,Direct Lending 已执行超过 130,000 笔贷款的资格审查,以及批出超过3亿令吉的融资。
把贷款批给无法向银行借贷的人士,意即Direct Lending需冒更大的风险吗?
许溢祥表示,低收入群体也有偿还贷款的能力,只是得视乎数额的大小。
他说,从银行的角度来看,批一个500万令吉的贷款和批一个5000令吉的贷款,所需耗费的成本和程序是一样的,但前者可让银行获利更多,因此,银行会更倾向专注在处理高数额的贷款,而这些小型贷款就没人要做了。
“Direct Lending运用科技和自动化来降低成本,即使贷款只有5000令吉也能拥有盈利。”
“我们最大的宗旨是让借贷人享有快乐、无缝衔接且客制化的借贷体验。我们会先评估每位客户的经济能力和财务状况,并对应个别需求来介绍合适及他们有能力偿还的贷款方案。如果只是一味向他们推荐超出能力范围之久的借贷,只会把他们推向另一个深渊。如果某位客户实在无法再承担借贷,我们也会坦白相告,让他了解自身的财务危机。”
他强调,由始至今,Direct Lending依然坚守这份责任。
不说不知,原来借贷行业也有淡旺季。 “一般上,各大种族的喜庆节日前是旺季,之后就是淡季了。”
业务迅速恢复 每年翻倍增长
说到MCO,许溢祥坦言当时的业务也受到一定的冲击,庆幸的是,经历过“全球金融危机”的他,带着公司安然度过。
他提及,有的公司撑不过难关,除了是管理问题,很大的因素在于“没有为最坏的情况做打算/准备”。
“身为经营者,要学会把企业持续化,当你撑得过艰难时期,肯定会再有再创高峰的时机。”
MCO时期,业绩下滑,但没关系,许溢祥善用这“空档”专研市场需求,同时思考如何优化客户的借贷体验。随着国家及各领域的全面开放,Direct Lending靠着当时的运筹帷幄,很快把业务拉回轨道,每年取得翻倍增长。
符合伊斯兰教义、全数码化的汽车维修分期付款方案,正是许溢祥与团队于MCO期间所构思的结晶。推出一年半以来,如今已与全马超过1000家的汽车维修中心缔造合作关系,批出500万令吉的款额。
许溢祥透露,公司接下来目标会继续专注在汽车维修分期付款方案这一块,同时亦计划为相关业者提供融资方案,从打造汽车维修融资生态圈,在能帮助推进业务的同时,也增加更多触点。
“放眼更长远的计划,我们会把这一套科技评估信用应用在不同的领域上, 如医药、装修、教育等等;目的就是要让人在有需要贷款时,无论是应付哪方面需求的贷款,都会想到Direct Lending!”
来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