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寿保单,保200万马币够吗? 理财师为你深度分析!

上期我们谈到不同的保险类别,这期我们着重在人寿保险,人寿保险包括了永久残疾和死亡两种保障。
当受保人患上永久残疾时,保单将赔付给受保人,以用作日后的生活开销或其他个人规划用途,比如可以从保险索赔金当中拨出一笔钱作为投资用途,以创造其他管道的收入。
患上永久残疾后,大多数情况是很难从事回原本的工作,所以收入将被影响,如果没有足够的永久残疾保障,那么就要靠家人的支援或是大幅降低生活开销来应对。
很多时候,单身人士会想自己没有家庭需要负担,所以人寿保障方面也没有多加规划,只是跟随医药卡的保单加上一个几万令吉的人寿保障就已足够。其实不然,因为需要考量到万一自己失去工作能力时,生活开销方面有什么应对策略,靠家人会给家人带来压力,靠自己的储蓄或资产的话,除非是拥有很多的储蓄/资产,不然也是会有花完的一天。
举个例子,假设小强目前单身,35岁,拥有一辆汽车,汽车贷款尚欠5万令吉,房屋贷款还有30万令吉(已有另一份保单是用来支付这笔贷款)。
小强目前的收入是8千令吉,他的人寿保障需要多少才算足够呢?
有几种不同的算法,假设小明是要维持同样的收入水平,那么保障肯定也会来得比较高,如果是要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保障需求则会比较低。
以维持基本生活开销来计算,假设通货膨胀率是3.5%,目前小强平均每个月的开销是3,500令吉,如果在没有计算通膨的情况下,要维持每个月3,500令吉至65岁(也可以更长,这里只是以65岁来做例子),需要的保障数额是126万令吉(3,500*12个月*30年)。如果纳入通货膨胀计算,实际需要的数额将是173万令吉。
单身人士就需要这么高的保障,那么如果是家庭经济支柱的话,不是需要更高的保障?
没错,尤其是对于单一经济来源的家庭来说,保障更加重要,当有什么事情发生在经济支柱的身上而导致收入中断,会对整个家庭带来巨大影响。所以上百万令吉的保障其实不算多,因为那是基本的保障需求。
不过拥有百万令吉人寿保单的人数还不是那么普遍,主要原因是在保费方面,因为普通买一份含有医药卡的综合保单,平均保费在200-500令吉不等。如果再加上一份上百万令吉保障的保单,那么保费不是更高昂?
这里笔者以小强为例子,小强如果要购买一份2百万令吉的人寿保险,保障至70岁,几家保险公司的保费如下:
保额2百万令吉 | A公司 | B公司 | C公司 |
每月缴付 (令吉) | 900 | 1000 | 300 |
保单有无现金价值(储蓄) | 有 | 有 | 没有 |
目前我国市场上普遍的高保障保单都是属于有现金价值的投资联结保险(Investment-linked), 这类保险给的保费一部分会拿去投资,投资会带来回报,所以当时间累积下来,之后如果不需要这份保单时,还可从保单里拿回一笔钱。这类保单适合拥有更高预算,不想要单单还了保费但完全没有任何回报(类似车险、火险等)的人士。
对于预算有限但是又想给家人足够保障的人,一个月要花上千令吉购买保险是非常大的开销,所以可以考虑购买类似保险公司C的保单,和车险一样,保险到期后没有任何储蓄可以拿回,正因如此,保费才能够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这类保单称为定期保险(term insurance),因为可以选择要保的期限,短则5年,长则保到99岁都行。
通常家庭经济支柱需要高额保障的阶段是在30-65岁阶段,这个阶段需要负责孩子的生活和教育费用、有些也需要负责父母的生活开销、还有房屋贷款和汽车贷款等。等到孩子长大经济独立后,负担就会减少,所以定期保险很适合这类人士的需求,能够在预算内购买到高额保障。
笔者认为,保险能以最少保费,得到最大保障的话,才更符合保险的用意,因为我们无法单靠储蓄保障家人的生活,所以我们通过缴付保费,把财务上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以得到一定数额的保障。
专栏作者:李铭传 (理财顾问兼中小企业融资规划顾问)
来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