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你的头衔,你说的话还有多少“价值”?
你是否曾经历过以下对话或想法:“他是总裁,我哪里敢在他面前提意见?”、“他是教授,说的话一定有份量!”、“这小伙只是执行员,提的意见能取吗?”、“哇,大企业老板提的方案就是不一样!”……
但是,如果你都不懂也们的头衔或来头呢?他们说的话还有多少“价值”?
有一位即毕业的大学生Jason,为了拓展人脉和寻找工作机会,十分积极地参加西雅图当地不同的商业社交活动,有一次意外地被邀请出席一场名为“House of Genius”的活动。
活动当晚,主办人制止大家在现场透露自己的姓氏、职称、背景,也不要讨论任何工作有关的话题。虽然在场出席者非常困惑,但也只好硬着头皮讲些天气、美式足球等打发时间的话题,等18名参与者全部到齐后,大家沿着圆桌就座,活动正式开始。
活动分成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位出席者分享自己在事业上所遇到的挑战,并针对其中一到两个困难点寻求大家的意见。这些人可以是正在筹划中的创业家、已经募款成功的新创公司领导者、甚至是负责专案的大公司员工。
共同的点是,他们都是真心想解决问题,才会借此管道来集思广益。每段分享后,主持人会依序让每位参加者在一段完全不会被打扰的时间内,大方地分享自己的建议。
当时放眼望去,所有人的年龄都至少在40岁以上,不用说也知道他们是商场上身经百战的老将,只有Jason和另一位男生Adam看起来较为青涩。但很幸运的,借着活动的制度,他们两位都得到了和其他人同样的发言机会,所给的意见也一样的被重视。
在活动的尾声,有着一个大揭晓的仪式,每个人轮流公布自己的职业跟背景,果然,每个人的来历都不马虎:在场有着 Microsoft 的部门总监、Amazon资深业务经理、中型猎人头公司执行长、有Mckinsey顾问背景的天使投资人、指导过财富500大公司主管的企业教练、以及其他在各领域有着20年以上经验的业界人士。
反观,Jason只是个大学都还没毕业的小伙子,Adam更是大学上了一学期就因为不适应而休学。回想起来,如果当初所有人在一开始就介绍自己的背景,他们俩大概会因为怕班门弄斧,而在表达意见上有所顾虑;又或者会依其他参加者的资历,来决定他们意见的价值。
这个时候,Jason才体会到此活动要求参与者匿名的目的:为了让大家抛开成见,并专注在「想法」本身来激发创意。
别过度依赖头衔、标签
的确,回顾职场或生活,我们常常以头衔、资历来对一个人的能力进行初步评断,这绝对没有错,因为这些标签的确有某种程度的参考价值,也是能最快呈现出这个人在专业领域可信度的方式。
但仔细想想,我们是否曾经过度仰赖这些标签,而在一个人开口前就先帮他的意见打了分数,甚至不给予某些人发表意见的机会,而错失了极佳的主意呢?又或者因为全盘接受专家、权威、和上位者所说的任何话,不去思考其话中的合理性,反而使创意被局限了呢?
如果我们能时常提醒自己把他人暂时「匿名化」,继而抛开偏见、就事论事、客观检视自己想法是否存在不周全的地方、公正分析他人论点中的逻辑和证据、并把焦点集中在意见本身,而非相互的背景,相信许多意想不到的智慧将会在这些交流及冲突中被启发。
资料参考:Crossing换日线
来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