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涨价超过50%!网友:“我打满一辆Hilux,从RM172一夜变RM268!”
相信最近引起最多民怨的消息就是:半岛柴油价格每公升起价RM1.20,涨至RM3.35,涨幅逾50%!
第二财政部长拿督斯里阿米尔韩查于日前宣布,从6月10日(星期一)开始,我国半岛的柴油零售价将会依据国际油价自由浮动,即从原先的每公升RM2.15提高至RM3.35。
“政府将于每周公布柴油零售价。不过,政府将继续监控局势,以避免价格不稳定。”
然而,沙巴、砂劳越和纳闽的柴油零售价仍维持在每公升RM2.15。
尽管上涨了RM1.20,大马柴油价格仍然是东盟第二低,仅次于汶莱;后者的柴油售价为每公升RM1.09。泰国的柴油价格则为RM4.24,每公升差价RM0. 89 。
为什么政府要从柴油“下手”了呢?
原来,根据财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柴油补贴在短短5年间激增了十倍,从2019年的14亿令吉增至2023年的143亿令吉。
而柴油补贴费用的巨大增长不仅是因为国际价格上涨,当中还包括补贴的用量的增加。
在这些年,尽管柴油车辆的数量并未显著增加,但补贴的用量却从2019年的61亿升增加到2023年的108亿升。
财政部指出,消费量的急剧增加可能是由于跨境走私活动。
换句话说,普遍的柴油补贴反而使非法柴油走私活动受益,同时拉紧了政府的财政状况。而我国政府已无法继续承受因走私而损失的数十亿令吉。
鉴此,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去年宣布2024年财政预算案时已透露,政府将分阶段合理化柴油补贴,避免柴油补贴持续泄漏及走私。
实施有针对性的昌明柴油津贴计划,政府预计每年将节省40亿令吉,减少滥用补贴的现象,并能确保资源公平分配。
很多人都在担心这一波的涨价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为了防止商品和服务成本大幅上涨,政府将透过针对性的柴油补贴,向商用车辆的使用者提供柴油补贴,涉及在补贴柴油管制系统下的10种公共交通工具和23种运输交通工具。巴士、德士和特定类别的渔民会继续获得保障,并享有政府提供的柴油补助。
与此同时,国内贸易及生活费部今年落实“管制运输业津贴柴油管制系统2.0”,并推出“柴油卡”(fleet card)取代柴油舱(skid tank)机制。
第一阶段有6家在西马的公司参与试点计划,第二阶段则扩大至陆路运输公司,涉及9种交通工具,后来再增至14种。其中,7种卡车罗里也可获得柴油补贴。
据报导,截至6月6日,超过3万名个人、小农户和原产业小园主获得昌明补贴援助计划下的柴油现金补贴,并于6月10日通过银行户头,收到第一笔RM200的现金援助。
经济学家表示,柴油补贴的合理化预计不会引起严重的通胀压力,部分原因是物流和运输行业继续享受补贴柴油。
RM200津贴,你够用吗?
“半岛柴油涨价”新闻一出,人民纷纷在社媒平台大吐苦水,当中占大部份都明白政府此举是在打击走私,但免不了担心紧接下来所引发的一连串冲击。
FB帖主淡看风云:这次的柴油涨价50%以上,加上往后以浮动价格更新,影响的不止运输业,装修业,五金甚至影响农业,餐饮,日常用品,教育,医疗,服务领域的成本。最终必然由消费者买单。别怀疑,接下来,政府要对普通汽油下手了。
FB帖主蔡建文:柴油涨价了,虽然中央政府省了不少钱,大概40亿令吉,但是今天开始做为使用柴油的人民和做生意的企业,在生活和成本上肯定要花不少钱,我们看这40亿究竟是用来怎么样帮助民众。
网民留言:起价太多而且时机不对,经济也还没复苏,很多人都勒紧腰带、提公积金过活。这样肯定重创人民的购买力,也会吓跑投资人。加上地缘政治不稳定,马币跌,很多食物都靠进口和接下来可能对 Ron95开刀等等的连锁反应,如果杀鸡取卵,肯定得不尝失。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其实津贴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事,也将这津贴形容为一支拐杖,没拐杖就自力更生呗;而且相比其他国家,即使涨价后,大马的柴油价油仍是第二低。
但有网民直言:“大马是石油出产国,为什么落到如此的地步,作为大马人却无法从中受益?”。有者更言:“一直说油价第二低,别忘了我们的薪水也很低!”
对于所谓的RM200津贴计划,大多数网民更是嗤之以鼻:“很好奇政府哪来的数据,会认为RM200的津贴是够用的?”
有的网民以80L油缸的Hilux作例子,计算出涨价前后、打满缸油的价格比较:
RM2.15/L:满缸 RM172
RM3.35/L:满缸RM268意即,打满缸柴油的价格相差了RM96;若以此计算,每月津贴的RM200只足以补贴柴油车辆在一个月内打满两次油。
同时,亦有网民谈及政治因素:“看来,首相是忘了自己当初在任相曾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一旦出任首相,将会立即降低燃油价格……现在把自己的脸打肿了!”
当然也有人表示明白首相决定的用意:“华叔只是有胆做出对国家正确的决定。罪魁祸首是历年来贪腐的政府,特别是利用疫情、大量举债、大肆挥霍马来西亚财富的前领导人。唯最终,国家的债务还是由人民买单。”
资料参考:The Star、The Edge、星洲日报、社媒平台
图:网络
来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