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职妈妈10多年,再度重返职场 50岁妈妈:我想找回自我价值,让孩子知道我很努力!
逛商场时,看到有“ 高龄Auntie级”的女性在担任销售员、排货员,有些人的第一想法通常是:”好可怜,这个年龄还要出来工作,如果是我,这个年纪要退休在家享清福了!”
如果你是这么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你知道吗?据专家指出,50岁后,才是人生最佳工作状态。
为何有此说法呢?因为过了50岁以后,一方面孩子大了,不用操心了,家里该搞定的都搞定了;另一方面,心智成熟而稳定了,避过年轻人所面临着的各种诱惑。此时,工作对50岁后的人来说就成了一个必需品,目的是为了让生活更有意义。
所以,有专家把50岁定义为女性最佳工作年龄段,也是时间、精力最充沛的时候。遗憾的是,就如以上朋友所言,在传统观念中,很多人大都选择在该年纪退休在家。
其实,50多岁仍身处职场或刚踏入职场,一点也没有违和感。且来看看一个成功的例子。
在台湾,有一位56岁的妈妈为养儿育女离开职场18年,在女儿上大学后,毅然决定出去找工作,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知道我很努力!
曾在服务业担任讲师的林丽凤,在家18年,每天全心全意为家人付出,就连小孩上学的便当,都自己做、自己送。
如今要踏出舒适圈,她还是会担心自己是否还有能力在职场发挥所长。连老公也劝她别那么辛苦。
但她说出了一个强而有力的点:“我虽然有年纪,但不至于老到不能动;出去工作,对孩子也是一种良好示范,让他们体会到,妈妈到这个年纪还是非常努力,他们也要努力把自己照顾好。”老公听了,转向变支持了。
而林丽凤也成功证明了,即使迈入中年,职涯仍有无限可能。她应征成为圣德科斯全职门市店员,不但适应良好,店长还给她更大的发展空间,把万圣节档期的陈设交由其策划。若面对挑战,她就上课来增值自己。
她说:“我相信人的脑袋和能力,不会因年龄增长而停摆,只会因为闲下来太久、没接受挑战而退化。我想用自己的经验证明,人生到了这个阶段,还是有很多选项,不必自我设限。”
助老年人发挥优势 实现自我价值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考验。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已重新定义老年人,将60-74岁定为年轻的老年人、75-89岁定为老年人,90岁以上定为长寿老人。
人口老龄化是成本还是收益?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是成本,一个是退休金的支出,一个是医疗费用的支出。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老年人确实是一个负担。
怎样才能把老年人变成收益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李玲认为讲老龄化不能只盯著成本看,而要把老年人的优势利用起来。
“相比帮子女带孙、跳广场舞这些单调乏味的退休生活,其实老年人也需要忙,在力所能及的工作中找到存在感,推翻养老等于被动等待生命终结的刻板观念。”
她说,许多国家已开始推行鼓励退休银发人员再就业的计划,如支持老年人自主创业、企业采用“银龄志愿者”机制等等,用更具弹性的方式,助老年人发挥优势,不仅不成为社会负担,反而能实现自我价值。
实现自我价值是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一种提升,亦是自我对此作用的肯定和认可。
社会大众对于晚年生活的负面刻板印象,离不开无聊、负担感、很像小孩子、脾气暴躁、健忘、贪婪、无助与无能、孤独、悲伤、疾病……这也是让许多人对于年龄感到焦虑的原因之一。
久坐不动 健康状况会下降
如果人一旦照着脑中对于这些刻板印象去生活,最终也过着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导致认知功能及整体健康状况下降。
实现自我价值可以作为一个人最高的追求。如果一个人认清自己的价值,并且为之付出去实现它,给社会带来或大或小的积极的影响,也是一种成功。
71 岁的德国作家 Christoph Busch ,在车站特别租下了一个的摊位,以“倾听者”的身分欢迎人们和他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真心倾听每一个说故事的人。他的行动力,印证了“人生70才开始”。
有一位住在德国的台湾女生杨书宜,在讲堂上看见很多银发族的学生正在听课。当中一位女士今年65岁,自从退休后就几乎天天到学校上课。
她亦曾与一名德国女性讨论过关于年龄的议题,她强调:“一个人有没有价值不是以年纪来衡量的,你就是被上帝计划在那个年代出生 ,你永远都是在一个对的年纪。”
“无论几岁,都可以活得有自信,学习不让外在的人事物定义我们的价值,才是我们在人生每个阶段该学习的功课。”
资料参考:亲子天下、知乎、换日线
图:亲子天下
来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