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调查: 大马人车贷高过房贷;
理财师: 车贷月供,应少于收入的25%
前几天报章上刊登由UCSI大学民调研究中心做的一项调查,访问对象是1,077名年龄介于18至40岁的国人,调查关于借贷的状况和原因。
调查结果指出,占据最高比例的贷款是汽车贷款,竟高达30%。28%是教育贷款,另外16%是用在房屋贷款。
汽车贷款占最高比例其实并不会让人感到以外,由于我国的公共交通不是那么完善,所以每当年轻人一踏出社会工作,都会需要靠汽车代步,这也造成了城市地区的车辆越来越多,经常都处于交通缓慢或阻塞的情况。
车贷建议在收入的25%以下
如果家里没有闲置的车可用,而逼不得已需要购买汽车代步的情况下,笔者建议汽车贷款维持在收入的25%以下,假设一个月的净收入(扣除公积金和社保后的数额)是2,500令吉,那么汽车贷款每月还款额应该在625令吉以下,可以越低则越好。
假设去购买一辆价值8万令吉的汽车,扣除10%首期,贷款额7万2千令吉。还款期7年的话,每月供期是1,037令吉,9年的话也要847令吉。
看起来虽然是能负担9年的供期,不过必须考虑到供期以外的其他费用,如汽车每年的保险和路税,车价越高,保费也会越高。
汽车的其他开销还包括了燃油费和维修费,如果每月上下班加上外出的油费需要250令吉,加上供期9年847令吉的贷款,一个月打底花在车的开销都需要1,100令吉以上,已经占了收入的44%(1,100/2,500)。
试想想辛苦工作所赚的每10令吉,4.40令吉都花在车子上了,而不是自己的身上,之后可用的收入也会减少。
笔者明白很多社会新鲜人想要买“好一点”的外国品牌汽车,但其实国产汽车的品质也不输给外国品牌。笔者有一辆myvi,今年15岁了,累积哩数30万公里,状况依旧良好,目前笔者还是很喜欢开着它在市区游走。
汽车的价值每年都在贬值,如果把钱大部分花在车子上,其实对个人财务上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因为它不会增值。而且,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假设我们面对收入不稳定或短暂失去收入时,汽车贷款将会成为另一个负担。
逐年增加供期 存在风险
笔者有留意到一些汽车贷款打着逐年增加供期的方式,让消费者一开始以较低的供期去享受新车,背后的原因是说:“哎呀,你才刚出来工作,之后的收入一定会有所增长,所以我们推出这样的贷款,让你更容易的负担购买这款车”。
没错,收入一定会增长,不过增长多少是个未知数,笔者的建议还是以收入的25%以下去计算负担能力。如果之后收入大幅提升,到时真的想要换车也不迟,不需要太早就让车贷限制着你的财务。
以上面提到的情形来当例子,假设小明收入是2,500令吉,他选择了一辆负担范围以内的汽车,每月供期625令吉,然后他把原本要购买外国品牌汽车的供期1,037令吉,扣除了现在的625令吉,多出的数额412令吉,小明拿去投资。7年后,汽车贷款结束,每月的412令吉投资将会增值至44,390令吉(平均回酬7%计算)。
假设小明为了面子或享受等因素,强迫自己买下外国品牌汽车,每月还1,037令吉。7年后,汽车贷款还完了,但是如果没有把车卖掉,他不会有这笔44,390令吉的资金,而且就算把车卖了,过了7年还能这么保值?
第一个选项,小明每月的负担在合理范围内,不会对财务带来太大压力,7年后要换车时,原本的汽车可以拿去trade in当作首期,然后还能够从44,390令吉的投资中再拨出部分作为首期,以降低每月供期。当然,如果汽车状况良好,也没有想要换车的意愿,大可继续把车留着使用。
第二个选项,购买超出自己目前财务能力范围的汽车,除了要负担较高的供期,导致可支配收入相对减少,其他风险还包括了假设收入减少时,储蓄是否足够应付要缴交的贷款,储蓄的多少又会回到刚才提及的可支配收入减少的情况,因为要负担较高的贷款,那么能储蓄的数额也会降低。
再来就是7年后,虽然汽车贷款还清,但是不像第一选项那样,还能有一笔4万多的流动资金,而且汽车的价值是一直贬值的,它并不是增值的资产。
专栏作者:李铭传 (理财顾问兼中小企业融资规划顾问)
来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