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kinchan两兄弟创业卖电器 如今品牌大获成功 产品外销全球60国!
相信大多数大马人对“KHIND”这电器品牌都非常熟悉;这一家原是在小地方的电器维修店,靠着兄弟俩的建设及第二代的打拼,机兴集团在60周年庆钻石禧年创下其历史上最高的收入─5亿920万令吉, 税后净利达3240万令吉!
郑庆华是机兴集团的创办人,他的儿子郑秉吉是集团执行主席。机兴集团今日的成功,绝对是创办人和第二代共同耕耘的成果。
1961年从“半间店”起家
1961年,郑庆华在雪州适耕庄的大街开设了“机兴电器维修店”,业务从半间店开始。当年适耕庄还是农村和渔村,从事修理及买卖电器,完全没有竞争者,独门生意,业务不断扩充。随着生意增加,郑庆华无法应付,便邀请弟弟郑庆合一起打拼。哥哥负责开拓市场,弟弟主持内务,兄弟互相配合。
1983年,机兴建立了小型工厂,生产自家的电器和配件。
根据郑秉吉在一篇访问中的回忆,他从小一家人就住在店里,他也因此培养了做生意的兴趣。他犹记得,5年级时,父亲的一名员工从安顺带了些小金鱼给他,而他就把这些金鱼卖给同学,赚取零用钱。初中二时,他还在报纸上刊登分类广告教导函授课程。
中学毕业后,郑秉吉前往澳洲墨尔本大学深造,考取了会计师专业后,他也负笈英国巴斯大学,半工读完成商业管理硕士课程。他在海外归来后并没有马上加入家族生意,因为当时的公司的规模不大,加上他的弟弟也已经在公司担任父亲的左右手,所以他希望自己能在外工作累积经验。
不幸的是,郑秉吉的弟弟因意外身亡,他只好顺应爸爸要求回家帮忙打理家族生意。于是,他在26岁那年正式加入父亲创办的机兴集团,并从自己的专长──会计部开始。
第二代进入家族企业,势必会为传统模式带来一番新景象。郑秉吉为公司引入了第一台电脑,让每次都得花上好几个人做的月结单,变成只需几个小时就能处理完毕,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同时让父亲及叔叔对他的能力刮目相看。
为了电器业务的发展,他说服父亲打造一个品牌名称;1989年,KHIND诞生了。 KHIND品牌是由“KH”代表Kee Hin机兴(希望机器能卖到兴旺),IND则代表industrial。
同时,郑秉吉为公司开发了出口市场,使得公司在短短5年内,从原本的400万业绩,增长至2000万生意额。
但百密一疏中,公司曾因为没有做好品质管理而出了乱子。原来当年有商家为了利润,把电器安装上较幼细的电线出售。结果电线在使用时融化,再加上当时的产品没有申请大马SIRIM认证,衍生了许多问题。
这个教训让他们体会到聘请专才的重要性,更让郑秉吉了解到需要提升自己的管理知识,便到处去上课学习,还安排父亲和叔叔到新加坡大学参与短期管理课程,让他们更了解现代管理经营模式。
机兴集团作为一家本地电器品牌制造商和零售商,旗下品牌包括KHIND、Mistral和Mayer。 Khind品牌专注于家用电子消费产品, Mistral是集团于2001年收购的高端品牌,Mayer则是集团于 2012年收购的马新高性能厨房电器品牌。 Mistral和Mayer在新加坡和阿联酋很受欢迎。
疫情期间业绩反而增长30%,KHIND是怎么做到的?
谈及2019年突发的疫情和管制令,机兴集团的大马业务多达88%受到冲击,因此反应极速的他们马上把重点和注意力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广告营销预算从线下100%转到线上,并把客户服务热线由1条增至5条(手机),方便客户在任何时候都能联系上。
因此,当其他同行业绩下跌30%至80%,机兴集团2020年的业绩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0%,甚至在同年5月的时候整个组织创下有始以来最高的纪录。
郑秉吉的加入,成功带领企业品牌走出国门再走向全世界,把这家传统家族企业打造成一家专业经营的跨国集团。在36年间,集团业绩成长逾90倍,业务范围横跨全球60个国家。如今海外业务为公司贡献过半的营业额。
今年62岁的郑秉吉已卸下机兴集团总裁一职,目前投入慈善事业。虽然机兴集团是家族生意,但他退下后,并非由儿子继承,而是来自印度的有能力人士。他坦言,儿子目前还没成气候,即使本身是公司大股东,但还是需要向其他股东交代,当然是交由有能力者居之。
热衷于社会公益活动的郑秉吉,于2014年创办了“大马海星公益平台”,常年推动癌症醒觉运动及募款活动,同时资助大专生投入公益活动,以及多个文化艺术团体和弱势团体。他曾出版的书籍有《KHIND,您听过吗? 》、《商言良语》及《新常态下弯道超车》。
资料参考:chawsengkim.sparrow instagram、东方online、e南洋、VISTAGE官网、风采
Photo credit:风采、KHIND官网
来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