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难民

3个女生用区区RM30创业卖便当 如今营业额已突破350万!

3个女生用区区RM30创业卖便当 如今营业额已突破350万! 这是3个女生,为了协助难民而以仅仅30令吉就开启创业之旅的故事。 时间回到2013年,一群大学生在难民学习中心担任志工。执教3年后,许多学生会因家庭经济问题而辍学。这群志工老师们发现此情况,问了自己一道问题:“我们该如何帮助难民社区的父母实现经济稳定,让他们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 2016年,曾担任志工老师的李瑞玲、林月金和林淑娴,3人携手创办了PichaEats── 一家旨在重建大马难民生活的食品企业,让难民厨师在家中烹饪食物,公司则负责包装及销售,把食物的收益中50%付给厨师,供他们购买食材及生活费,另50%作为公司的营运、包装、交通及训练费用。 PichaEats3位灵魂人物:林月金(中)、林淑娴(右)及李瑞琳。 PichaEats自创立以来,已与35位来自叙利亚、缅甸、阿富汗、巴勒斯坦、伊拉克和巴基斯坦的厨师合作,制作出13万份餐食,创下350万令吉的营业额,并已支付约250万令吉的薪水给厨师,以确保所有 Picha 儿童都能接受教育。3位联合创办人也因此登上2018年福布斯亚洲U30榜单(Forbes 30 Under 30 Asia)。 李瑞玲透露,公司利润率约为12%,但也有几个月仅仅是勉强达到收支平衡。 PichaEats总执行长林月金则感慨道:“在利润和慈善之间找到平衡总是非常困难。” 区区RM30启动资金,究竟是如何创业的? 林月金曾在受访时透露,在发现难民所面对的教育问题后,她们在一场论坛的讲座会接触到社会企业模式,激发了兴趣。这是可以持续帮助社区的一道光,于是她们仨以小型模式尝试创业,希望走出一条路来帮助难民。 “我们的创业资金只有区区30令吉,是的,就只用30令吉来购买食材让难民烹饪,试吃了、拍照,再询问身边朋友是否要购买有关食物。朋友先付钱,我们才把食物送过去,钱是这样转出来的,当时并没有筹集大笔资金进行这门生意。” 林月金说,接获第一份订单时,她坚持将难民厨师的故事分享出去。当时的食物仅以普通塑料袋包起来,但她将自己撰写的厨师故事打印出来,再用胶纸粘在包装外。这份坚持是为了让别人觉得:你享用着的食物是如此具有影响力,而这概念也一直延用至今。 ...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Add New Play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