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 日薪不到RM50 大把“烂尾娃”靠啃老过活!
毕业即失业,中国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数百万名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一些大学生被迫接受低薪工作,有的甚至干脆在家当“量地官”靠父母的积蓄过活,从而催生了一个新的劳动阶级——“烂尾娃”。
所谓“烂尾娃”,类似于自2021年以来困扰中国经济的“烂尾楼”,如今“烂尾娃”已成为网络流行语。
今年7月中国青年失业率达17%
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加上金融、科技和教育行业受到监管打击,中国就业市场低迷,失业率不断攀升。2023年4月至6月,中国16至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分别为20.4%、20.8%和21.3%,这一上升趋势引起了外界对中国经济和就业市场的关注。
去年8月,中国当局一度暂停公布失业率数据,以重新调整统计方法,把在校生排除在外。
尽管官方进行了调整,中国青年失业率依然令人担忧。今年7月,中国不包含在校生16岁至24岁青年失业率仍达17.1%,高于6月的13.2%。
中国就业市场低迷的同时,大学毕业生人数却创下新高,今年夏天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1179万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屡次强调为青年创造就业机会是当务之急。中国政府呼吁建立更多管道,让青年能接触潜在雇主,像是就业博览会等,并推动鼓励企业的政策,协助提高雇用率。
高学历也找不到工作
高学历已经不再是“烂尾娃”们求职的敲门砖,即使是有研究生学位的青年也未必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周韵表示:“大学学历曾一度意味着更好的就业前景、向社会上层攀登的机会、更好的生活。但如今,对许多中国高校毕业生来说,这变得越来越渺茫。”
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之下,“烂尾娃”的选项有限,他们要么屈就低薪工作,要么回家啃老,更有甚者,踏上犯罪之路或投身于灰色产业。
Zephyr Cao去年从北京的中国外交学院获得研究生学位。现年27岁的他返回老家河北找工作,却发现薪资水平远低于预期,于是他放弃找工作,并考虑读博,希望几年后就业前景会改善。
Amada Chen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在一家国有企业做销售仅一个月,她就忍不住辞职了,因为工作环境“有毒”,而且老板不近人情。
她透露,头15天试用期,她每天工作12个小时,工资仅60元人民币(约36令吉)。薪水低、工时长的“非人”待遇导致她在试用期期间每天都在哭。
她本来想从事质量检测或者研究员的工作,但投了130多份简历后,有回应的都是销售或电商职位。因此,她打算重新规划就业方向,或许会转行当模特。
陈寿(Shou Chen,音译)是北京邮电大学的大三生,专业是人工智能。然而,她投了10多份简历也没找到实习机会。她并不乐观看待自己的未来就业前景。
参考:商业周刊
来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