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职场

职场骂人艺术 “老板骂了我一顿,我却没感觉自己被骂”

职场骂人艺术 "老板骂了我一顿,我却没感觉自己被骂" 谁没在职场上被骂过、没被批评过?虽然这些都被视为司空见惯的情况,但职场上的批评也是门艺术,必须有技巧,否则只会徒增双方的尴尬与怨气而已。 明文是一名刚从大马被调往美国工作的市场专员,经过数个月调适后,有次被安排向大老板报告提案。 在一对一的关门会议中,大老板拿着提案仔细研读,然后有条不紊地说:“这个A点我认为和主题相关性不高,你把它拿掉,B点请你回头多做些研究,把文字补得充实些。C点我在这份提案里面没看到,但是我认为他对提案有帮助,你把它加进来。D点和现有的法规命令相冲突,你回去想一个折衷方案。” 整场会议气氛非常融洽,大老板还不忘对他嘘寒问暖。会议结束后,明文松了一口气,心情还感觉愉快。回到办公桌后,他再看了刚才的提案,感觉不对,依据大老板的评论,其实整篇提案是必须要重做的! 明明大老板是推翻了提案中的所有要点,而他竟然浑然未觉!而且厉害的是,大老板的评论一点也不马虎,有条有理的指示了提案中所应该改进的方向,而不是胡乱责备一番。 那种感觉就如同:“老板骂了我一顿,我却没感觉自己被骂!” 察觉到大老板展现的批评艺术时,明文当下是又惊讶又佩服,真是高招。 在传统文化中的企业,不少主管常常习惯在会议中以此为例表达感想,希望能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立意固然是希望大家不要再犯相同的错误,但是却容易让与会的事件主角员工尴尬不已,甚至觉得自己被当众羞辱。 相较起来,美国人很常直接地提出反对意见及批评,但是他们的直接中却带着“委婉”、直接得很“有礼”;他们所展现的批评艺术是言之有物,而非草率反驳。 如果老板或主管们要想适当表达反对意见、提供建设性的批评(Constructive Criticism),可参考以下4大原则: 1.作出批评时,言谈内容已经负面,如果这时还加上紧皱眉头、双手插胸、或不耐烦的语气,会使负面讯息过于强烈,而招致员工的反感。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正面的非语言表现去“中和”言谈本身的负面观感。 2.表达反对意见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地解释为何反对,而不是丢下一句 " No " 就把员工打发走。 3.表达语气不要加快、音调不要提高,以免给人“越讲越火大”的感觉。 ...

令你看起来“超不专业”之10个职场坏习惯!

令你看起来“超不专业”之10个职场坏习惯! 你以为上班的职责只管做好份内事吗?错! 从几个人到数十人,共处一个空间做事8个小时或以上,很多眉眉角角的细节也得加以留意。 若有些习惯不克制一下,很容易会成为别人心中的讨厌鬼,甚至让老板或主管觉得你“超不专业”。 以下盘点让你看起来超不专业的10个“职场坏习惯”:  1.迟到大王 《Don't Burp in the Boardroom》作者、文化礼仪专家Rosalinda Oropeza Randall指出,守时,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准时,是专业的表现。常迟到,就代表个人没分寸,不重视这份工作或这个会议。 2. MC大王 踏入职场,上不上班并非随个人心情而定。 《301 Smart Answers to ...

30岁之后

30岁之后  没搞懂这4件事,人生注定失败!

30岁之后  没搞懂这4件事,人生注定失败! 30岁,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分界岭,人生的关键时刻正要展开。在工作上,摆脱了初出校园的青涩,逐渐接任重要职务。 在生活上,可能已开始组织家庭,拥有第一栋房子,迎接第一个宝宝。此时累积的能力、经验与评价,将对未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日本知名作家川北义则在著作《成功30》中,对30岁世代提出了非常周详的观察与建言:30岁的你,此刻,该做些什么? 20多岁的年轻人,多数尚未被公司委以重任,但从30岁开始,就会一步步踏入工作的核心,接触到重要任务。这个时候,可以试着挑战超越自己能力极限的工作,加速自我成长。 建议多跟比自己厉害的人共事 除了以实力与同侪一较高下外,川北义则还建议年轻人:尽可能与能力在自己之上的人共事。 不问年龄或地位,若认为这个人是有能力者,就要尽量与他接近;即使无法接近,从旁观察也可以。见贤思齐,可以让一个人拥有向上提升的动力。 30岁后必搞懂的4件事 川北义强调,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 1.“不得不做的事” 2.“不做也无妨的事” 3.“真正想做的事” 4.“一点也不想做的事” 人生来到了30岁,你必须决定好,哪些事情自己“绝对不再碰触”。 同时最好对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敬而远之,如此一来,“自己到底该做什么事”的答案将会变得更加透彻与清晰。 此外,30岁后要努力让自己成为能控制情绪的人,不要任由情绪恣意爆发。 30岁后 没有人会宽容你了 川北义说,不要用任何借口逃避工作。借口最可怕的地方,就是会让自己停留在原地。 ...

职场

职场待人莫忘3件事 第一:别妄想改变任何人!

职场待人莫忘3件事;第一:别妄想改变任何人! 无论是职场上的菜鸟或老鸟,可否有体会到一件事:“人”不过就两个笔画,写起来简单,做起来怎么这么难? 原因在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你永远无法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他人。因此不管是主管或一般员工,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务必要把“人”这项不确定因素列入考量,对于以下3件事更为注重: 第一:人是不可能改变的 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成年人的想法和个性、教育、生长环境高度相关,即便你给他再高的诱因或刺激,也顶多是稍微改善,而非完全改变。就算你是公司管理者,也千万不要想着:我再多用点力、再多给点什么,他就一定会改了! 沟通的层次应该将重点放在“与我们文化类似的人”,否则,花上大把时间,去改造一个不可能改变太多的员工,不仅事倍功半,双方都会觉得很挫折。如果真的无法契合,不如就不要合作。 第二:名片上的头衔不等于个人 别人对你的敬重,究竟是因为你这个人,还是你名片上的头衔?如果把公司名称抽离,你还会不会享有现在的待遇? 了解这一点后,不仅人会变得更谦虚,也可以拿来省视自己,是否曾因职称高低,对别人采取了不一样的态度?这是工作越久,越会无意识犯下的错误。 第三:善于授权 有些产业适合「上对下」、一板一眼的管理,但若是创意事业,多是脸皮比较薄、追求成就感和自由空间的人,「尊重」两字就变得非常重要。如何在管理员工的同时展现尊重?只有一个做法,就是善用授权。 身为主管,不可能永远事必躬亲。不过,你派出去的人,究竟是代表公司,还是单纯扮演一个传声筒?假设我们的目标是用50万元拿下案子,对方杀价45万元时,如果员工回答“不好意思,我得回去跟主管讨论一下”,这下糟糕了,往后所有重要电话和联络事宜都会冲着你来,因为对方会察觉谁才是真正做主的人。 所以既然决定授权,从用人、用钱、对外交涉到进度控管等权限,都要在一开始沟通清楚,出了门就是公司代表。信任和尊重愈多,部属就会愈知道事情的重要性,养出默契后,也就形成了正向循环。   资料参考:Cheers快乐工作人

说服

职场上,怎么做最容易“说服人”?教你3个超好用技巧!

职场上,怎么做最容易“说服人”?教你3个超好用技巧! 说服,既是一种谈判,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斗争、博弈。尤其在职场上,说服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一种沟通和交流技巧。 比方说,你要说服上级支持你的观点和努力方向,你要说服同级支持你的整体工作部署,你要说服下属开心地执行并发挥主动性。 善于说服的人,无论在职场或生活上往往皆能如鱼得水。可是,在很常的情况下,明明是同一个观点,为什么A的说法让人皱起眉头,B的说法却能让人频频点头呢?当中的秘诀又是什么呢? 1.想说服别人,秘诀就在“因为”二字 在沟通技巧中,“因为”是个关键字,可以触发对方的潜意识反应,使对方相信你那样做是有原因的,而不是无的放矢。这二字一出,绝大多数人会马上自动的说“好的”。 使用“因为”来告诉对方原因,你会发现,你得到肯定答案的机会将大大增多。对方会忽略你所说的其他资讯,而更加专注于“因为”两个字,以及“因为”后面的描述。 当然,你还有必要让这两个字后面的内容变得充分起来。毕竟太瞎的理由,是很难说服别人的。 2.多说“这样做”的好处 有所大学找来170名烟民做了一次实验。烟民被分成两组,让他们思考戒烟带来的后果。 A组的思考方向:“如果我不抽烟了,我衣服上的味道就会好闻多了,我的家人就会更愿意跟我待在一起,我也会因此感到非常幸福。” B组的思考方向:“如果我不戒烟,可能会得癌症,我的衣服闻起来依然满是烟味,我的家人跟我待在一起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因为他们不愿意被二手烟毁了自己的健康。” 研究结果表示,A组烟民中能够坚持连续戒烟6个星期的人数,几乎是B组的3倍。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好处让人心情激越,坏处让人心情不爽。而在心情激越的情况下,做事的时候自然也就变得积极主动起来。 3.善用情感号召力 有一个小女孩想要妈妈买一条裙子给她,但她担心妈妈不答应。于是,她想到一个好主意。她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苦苦哀求或者耍赖,而是温和地说:“妈妈,我已经13岁了,到了开始爱美的年龄。可是衣橱里却没有裙子。我真的很喜欢这条裙子,可以买给我吗?” 这句天真的话打动了妈妈,而小女孩也就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裙子。 想要真正说服别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所传达的资讯,并让情感融入其中。人的言行是由情感决定的,情感的号召力往往比理性的号召力更为强大。利用人们内心的柔软,借助情感的力量说服他人,无疑是一种非常聪明的方式,也是通用的方式。   资料参考:Cheers快乐工作人&搜狐

辞职

主管用冷暴力“逼”员工辞职;HR专家:这种现象叫安静解雇(Quiet Firing)

主管用冷暴力“逼”员工辞职;HR专家:这种现象叫安静解雇(Quiet Firing) 相信职场老鸟们,肯定听过/经历过公司主管想辞退一名能力不佳的员工,但却找不到理由裁退的情况。 这种时候,管理层最常用到的手法,就是通过软施压的方式,逼员工自动离职。这样的情况,也被称为安静解雇(Quiet Firing)。 “安静解雇”是指主管可能会透过一些方法,试图让部属主动辞职。 人力资源顾问公司Mywave总执行长许晓琳接受《老板好》专访时透露,安静解雇在职场上存在已久,无论大小公司都会发生,只是没有被拿出来广泛地讨论。 她指出,一般上安静解雇形式是主管发现员工的工作表现极差,即使给机会后仍没改善,最后主管在无法解雇他的情况下,只好把这名员工晾在一旁冷处理、调职等等。在种种施压之下,逼员工自动离职。” 但在这方面,雇主也有一定的责任。比如一位主管不懂如何与员工沟通或评估表现,员工无法从主管口中获得反馈。尤其碰巧员工也是被动型,双方就像平行线般没交集;这属于是上级衍生的问题。 人力资源顾问公司Mywave总执行长许晓琳 另一种情况是安静辞职(Quiet Quitting)。“安静辞职”是指员工工作态度得过且过,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这现象也是年轻人面对职场倦怠时,常常选择的解决方案。 “他们抱着消极心态工作。东西有做就好、准时上下班、从不多做,也不愿接受挑战,可是他们没想过辞职,只是灵魂没跟着人一起上班。” 许晓琳强调,要避免安静解雇和安静辞职的发生,其实沟通很重要。员工请回来不仅是要完成工作、帮公司赚钱,很多员工十分注重自己的事业发展,不想薪水永远停留在一个阶段;有些充满愿景的人会规划自己在职场上晋升或自我增值。如果公司没有满足到他们,就会造成以上现象的发生。 安静解雇、安静辞职 都对公司有害 事实上,无论是安静解雇(quiet firing)或安静辞职(quiet quitting),都绝非上策,并极可能摧毁健康正向的工作文化。 许晓琳坦言,从HR的角度来看,采用安静解雇的方式来让员工自动离职是不健康的文化,长期下来会影响公司的形像,因为离职后的员工也许会在外谈及前公司的好或坏。间接来说,他们是公司营销的一部份。如果名声不好,以后该间公司就很难吸纳人才。 ...

身兼多职

很多人打一份工 已经精疲力竭 为什么有些人能身兼多职,打2、3份工?

“斜杠(Slash)”一词意指一个人不仅从事单一职业,而是根据自身的其他专业或兴趣,发展出两份或以上的工作模式,拥有多重职业与身份的生活。 然而,平日一份正职已把自己能量和时间耗尽,回到家只想躺平。但“斜杠青年”的职涯如何办到如此多元呢?难道他们一天有48小时? 原来,斜杠有个天大的原则,就是做自己有兴趣的事。 工作分为2种 你的是哪一种? 其实我们忽略一个重要的事实:工作分两种,一种是耗损能量的工作,一种是补充能量的工作。 有些工作的确会耗损精力与能量,放工后有如虚脱一般,再也做不了其他事,这种工作一定不是本身的天赋所在;相反的,有些工作则越做越起劲,做完还能精神抖擞一整晚,这通常是天赋所在。 知名专栏作家洪雪珍以自己为例,只要出门跟人谈话,两场就够了,回家便像手机电量掉到5%,整个人瘫了;但是在家写作整天,从早到晚不觉得累,还能出外跑步4公里,再深蹲50下,接着做瑜珈半小时。 对她而言,社交是耗损能量,写作是补充能量。当然,这是非常因人而贯的情况。 做你擅长的工作 做一整天都不觉得苦 根据赫曼博士研发的“HBDI全脑优势”测评工具,它的主旨是当你要发展个人的强项,或培养自己的专长时,要从一个池子里去找,这个池子就是兴趣。兴趣是我们脑偏好的事,而脑之所以偏好它们,是因为做起来最具优势、事半功倍,而且不觉得苦。 想想看身边的例子,一定有些人身扛几份工作,却越忙越容光焕发;反观一些明明只做一份工作却天天身心疲惫,对生活提不起一丁点儿的劲,天天忙盲茫,总觉得心里有个大洞填不满,那是一直被我们忽视的灵魂深处。 一旦灵魂受到滋润,即使再多工作,依旧感到身心平衡,产生一种心甘情愿的心态,这才是充实过日子,因为心被照顾了、被满足了。 其次,做自己有兴趣的事会带我们进入心流状态,忘记时间的存在﹑忘记世间的烦恼,这样的忘我是最深层的放松,跟打坐静心具有相同效果,都在补充能量,它是修复身心的工作。 “心流”现象,由匈牙利裔美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首度提出,指的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他说:“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感及充实感等正向情绪。” 就如一名热爱音乐的医生不能选择音乐职涯让他痛苦万分,因为面对社会的价值﹑父母的期待,以及现实的经济,要他放弃医生职涯是不可能的事。当了14年的医生,他却天天都不快乐。 其实,人生不必要卡在二选一的抉择中困住不动,何不两全?该名医生可以改变选择的方式,不必做取舍,而是兼顾兴趣,上班后做音乐,他就会满足。 洪雪珍认为,两全的智慧在于平衡,而平衡的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是做有兴趣的事,让天赋自由,每天花一段少少的时间进到心流状态,为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能量,上班就会更活力十足。   资料参考:Cheers快乐工作人

工作

这6种员工 就算工作多卖力,升职加薪也轮不到你!

这6种员工 就算工作多卖力,升职加薪也轮不到你! 职场上,每个人都希望可以获得老板赏识,获得升职加薪及付出上的认可。但如果工作能力很强,却还是得不到提拔晋升呢?那一定是在某个方面出了问题,而需要本身去发现背后的隐性因素,并进行检讨。 图取自:锐仕方达 快来看看,最容易与升职机会擦身而过的6种人: 1.【自大狂】 喜欢学习和知识渊博的员工本身会发光,但如果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最醒目、最聪明,经常纠正同事,又坚持自己永远是对的,这种自我封闭的心态对他们的升迁非常不利。 2.【是非精】 沟通能力强的人在职场上当然有利,不过,如果误用自己的沟通能力去传播办公室八挂,甚至制造谣言,这肯定会让上司对其印像大打折扣。 3.【滥好人】 如果在同事或上司有需要时伸出援手,可以建立一个乐于助人的形象,不过,若他们没有衡量过个人工作能力,为帮而帮却不懂得say NO,遇上问题又不懂开口请求协助,这只会令自己看起来狼狈而不专业。 4.【负能量王】 有些人经常抱怨现况,但又不愿意寻找改善方案,长期发放负能量,影响办公室的气氛,往往令上司避之则吉。 5.【卸责王】 一个员工被称为“优秀”,并不是从不犯错,而是懂得在犯错后自省,并努力修正。如果每次做错后只懂推卸责任,不承认自己的弱点,很难赢得同事及上司的信任。 6.【暴躁王】 脾气暴躁很容易造成职场灾难,有些人控制不到自己的情绪,一有不如事便向无辜的同事释放愤怒,这会令同事产生恐惧心理,难以建立良好的职场文化。 有的人会单纯地认为,自己工作干得好,理应受到表彰、赏识和重用。殊不知从上级看来,表扬不仅是对前期表现的肯定,更是对以后工作的要求。因此,他们更往往会从同事的性态及处事态度作考虑,而不仅是从工作表现作决定。 所以,若然发现自己有以上的性格特征的话,最好就是尽早改善,免得错失了一些升职机会时自己还弄不清失败的原因。 ...

职场送礼

职场送礼4大禁忌 小心踩到雷!

职场送礼4大禁忌 小心踩到雷! 俗语有言:礼多人不怪,无论是业务往来或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送礼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交际手段。在职场上,送礼这一行为中,透露着送礼者对收礼者的态度与礼节。所以,小至基层员工、高至商业伙伴,都得掌握好这门职场艺术,将自己的心意送达到对方的心坎里。 然而,必须注意的是,送礼必须拿捏“眉角”,若不符对方需求,好意可能被打折扣,或误以为另有隐喻,反而让人留下坏印象。 送礼4大禁忌 1.不要送太廉价的礼物 俗话说,送礼就能折射出送礼者的品味。因此若是送礼给顶头上司或是合作伙伴,切勿送太廉价、质量差的礼物。比如冒牌的廉价衣服、10元店里的廉价香水等,尽量勿送。否则礼物送出去后,不仅赢不到半分好感,反而还令对方觉得你小气或品味欠佳。 2. 避免欠缺诚意 较起冰冷的手机信息,一张温暖的手写卡片往往能带来画龙点睛的效果。例如年薪破百万的富邦人寿经理庄圣曾分享,长年每逢过节都会寄亲笔信给客户,凸显满满的送礼诚意,不仅养成一票忠诚客户,还跟对方成为朋友。 3.避免送不实用的礼物 如果了解对方的喜好、生活需求,找到最合适的礼物,最好不过。但若不够熟悉对方,不妨寻找实用性的礼物,例如送食品、水瓶、咖啡杯等。不但选择众多,通常包装也精美。 建议可以买有一定口碑或是连锁品牌推出的限量版产品,让对方能看出你的诚意。 4.避开传统习俗禁忌 送礼建议最好遵循传统习俗,避免以下礼品: . 「钟表」─谐音「送终」 . 「伞」或「扇子」─与「送散」同音,如同暗示对方感情散掉了 . ...

转行

打工族30-40岁才转行 还来得及吗? HR专家: 可以!只需确定3件事

打工族30-40岁才转行 还来得及吗? HR专家: 可以!只需确定3件事 在职场上转换职业跑道,对年轻打工族来说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 但不少人都会被固有观念限制,认为打工族只要年过35岁,转换跑道已经来不及了。因为转换跑道,似乎是职场新鲜人的专利。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打工族到了30-40岁才想转换跑道,是否来得及? OKRs教练兼企业家陈高岚接受《老板好》专访时指出,30-40岁在职场上换跑道,是绝对来得及的事,只要你确定三件事:市场目前趋向、自己擅长什么,以及自己喜欢什么。 陈高岚 她以身边的故事为例子:有一位30多岁的上班族,因疫情而被公司裁员,他发现人们在这时已开始有刷视频的习惯,因此他自学视频剪辑,为不同的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生意越做越大,目前每个月收入已超过2万令吉,比打工时更可观。 “被裁员或离职后找不到工作是让人沮丧的事,然而他懂得去探索何为目前市场所需,这很重要,因为他必须继续赚钱来生存和生活,然后再配搭上自己擅长和喜欢的技能。当你们找到这三合一的时候,事业火花即可再次迸发,能有收入的同时,亦享有灵活既富弹性的工作环境和时间,以及可自由安排工作内容。” 陈高岚补充,对于“自己擅长和喜欢的技能”,在刚开始时可能并不需要要求自己的能力去到太顶尖,拥有足够去服务别人或能为别人解决问题的程度即可,因为过后会有许多自我提升的机会。 当你在职场上有“离心”的时候,不妨往这三方面去探索,找到了答案、做好了准备,即可转换跑道。 打工族:”感觉自己被老板忽视,才华无用武之地“ 2020年时,陈高岚与中国抖音在一项职场公益活动中有合作,当时正好是疫情爆发时期,中国失业率很高,许多人被迫职场转型。 她在进行事业辅导时,发现这群人在之前的职场上曾面对两大共同问题,第一:总觉得老板只分发一些琐碎的工作给自己,让自己的才华无用武之地,有被忽视的感觉。第二:没有结果思维。 “当你觉得自己有如机器人,在公司做着一些不重要又重覆性高的职务时,你是时候去找出你做这份工作的意义。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担任什么职位,发现及发掘工作的意义是员工本身的责任。忙碌的老板并不会为你逐一剖析每一项工作背后的目的。” 掌握结果思维 你就是行业人才 ...

Page 1 of 2 1 2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Add New Play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