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企业

创业

只要开满1000家分店 Tealive老板:我们就IPO上市!

大马著名奶茶品牌Tealive母公司Loob控股,早前曾多次透露有意上市马股,但由于市场波动激烈,加上新冠疫情冲击,计划都不了了之。然而这次,好像是来真的! Loob控股创办人兼总执行长吕伟立于日前向外媒透露,一旦集团于2024年实现在国内开设1000家Tealive分店的目标,便会考虑上市。 “只要时机和估值具有吸引力,我们可能会考虑进行首发股(IPO)。” 吕伟立 Loob控股由吕伟立在2010年创办,并在2017年推出Tealive,迅速晋升为大马知名珍珠奶茶品牌。 私募基金Creador去年6月份入股,收购了Loob控股的30%股权,虽无提供财务细节,但为该集团提供了充足的扩张资金。 根据媒体报导,Loob原本打算在大马上市,但因2020年爆发新冠肺炎疫情而暂时搁置。 截至2022年9月,Tealive已在国内开设了第800家分店,并以每年增设100家Tealive和100家Bask Bear Coffee分店为目标,在国内迅速扩张。同时,Loob也计划将菲律宾目前25家的Tealive分店数量,于2024年增至300家。 除了Tealive,Loob控股也持有苏打水品牌SodaXpress、康普茶品牌WonderBrew和咖啡品牌Bask Bear Coffee。   Photo credit: eNanyang、Tealive官网

创业

创业开神料店耗尽10年积蓄   名主持人梁晋荣:我的银行剩2位数存款

创业开神料店耗尽10年积蓄  名主持人梁晋荣:我的银行剩2位数存款 对于有在做生意的老板而言,一定能深刻体会“现金为王”(Cash is the King)这句话的含义。尤其对于初创的公司来说,现金流更是公司的命脉。只要资金链一断,公司随时就会关门大吉。 著名电台主持人梁晋荣(金龙)于今年6月开始,多加了E Life直播平台老板和荣强神料贸易有限公司创办人的两大身份,由主持界的“师奶杀手”晋身为企业界新秀。 梁晋荣 梁晋荣日前受邀担任第二集 《老板理财》直播名人嘉宾时直言,为了这两家公司,他几乎耗尽了这十多年所攒的积蓄,尤其在神料店的业务,他已投入6位数的资金,直播平台则是目前开销最庞大的一块。 “就在上个月,我的银行只剩下两位数的存款!”幸好后来电台发薪水、主持费过账,银行数字才没那么令人悲恸,让他在难关中又见曙光。 凭他的观察,他预计神料店须至少一至两年方能回本,而直播公司在开播首个月的营业额在扣除所有支出后,仅有数十令吉的利润,但十分注重情感的他,为了奖励员工,依然自掏腰包宴请和分派红包给员工。 为了建立信誉 忽视了现金流 也许有的人会有疑问,梁晋荣拥有庞大又忠实的粉丝群,业绩应该不成问题吧?名人效应,的确是助力,但有时也会成为他的阻力。 他承认自己个人的使命感太重、情感丰富,让他在经营业务和管理员工时形成了许多不必要的压力。比如,在挑选产品或提供服务时,他会对品质有所坚持,以免辜负了顾客的支持。 在公司即使赚不多的情况下,他仍然急着把盈利与员工分享。为了建立信誉,都在极短的时间内缴清供应商的账单等。 在直播和销售领域已有一段日子的梁晋荣,其实脑子里有着许多计划,例如采购新货、多元化产品选项、采用会员制度等等,但基于现金流吃紧,他又却步了。 公司的钱和老板的钱 ...

Cosmos科技溢价逾40% 上市马交所创业板!

Cosmos科技溢价逾40% 上市马交所创业板! (10月6日讯)控水技术提供商Cosmos科技(Cosmos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Bhd) 今日溢价43%,以50仙开盘价风光上市马交所创业板。 该股今日走势凌厉,在交投活跃中一度涨至60仙高位,半天交投量逾亿,列10大热门股首3甲。 相比之下,该股的首发股发售价为35仙。 董事经理拿督锺道伟在上市仪式上指出,公司很荣幸在今天创造了历史,成功从领先企业家加速平台(LEAP)“跃”(leap)至创业板市场。 “如此一来,公司有许多机会以更快的速度成长。” “我们的业务在未来数年的前景保持高度乐观,因为大马食水和废水行业的电子流量计需求仍然蓬勃,以进一步数字化和自动化监控水流量。同时,我们生产的金属产品预期将有强劲需求,该产品供油气领域使用,而油价保持着吸引人的价位。” 乐天交易给予该股“买入”评级,并预计该公司2023和2024财政年将分别实现612万令吉和996万令吉的净利。 左四为Cosmos科技董事经理拿督钟道伟 筹资2244万 用于收购新厂房 Cosmos科技本次上市公开发行6413万新股,筹集约2244万令吉。 根据招股书,所筹资金将用于收购新厂房和新机器。 Cosmos的大股东包括公司董事经理拿督钟道伟和新加坡上市的MSM International ...

继承

家族生意越做越大  第二代继承人:如今我们新马拥32家分店!

说到Mothercare这家母婴品牌,相信新手妈妈们都不感到陌生。该品牌一直以来被公认为市场上最高端的母婴品牌之一。 尽管Mothercare这家公司发源于英国,但大马上市公司金兴裕,却是Mothercare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独家代理商。金兴裕最初由创办人冯金兴于1986年所创办。 如今集团第二代继承人,董事经理冯福威接受《老板好》访问时分享道,Mothercare作为集团旗下的王牌业务,目前在大马拥有21家分店。在新加坡则有11家分店。 近两年经过疫情的一番洗礼,金兴裕集团目前将门店的营销重心,放在增设体验店上。 步入后疫情时代,冯福威指出,集团目前正积极采用新零售2.0策略。第一步就是增设体验店,并且将集团的后端流程数码化,让生意更容易扩张。 Photo credit: Business Times Singapore 计划每年增设2家分店 “虽然说网上购物已经很盛行,但是实体店仍有一定的市场。毕竟消费者还是会希望实体看了,摸了产品后,才决定买单,避免踩雷。” 冯福威:“为此,Mothercare于过去的7月,在吉隆坡KLCC开设了全马第二家体验店。接下来仍会继续开设新的分店。目标是每年增设1至2家Mothercare分店。” 同样由金兴裕独家代理的英国老牌玩具店品牌The Entertainer,未来也会以每年2家的速度,持续在大马增设分店。目前The Entertainer在大马共有5家分店。 大马市占率高达20% 据冯福威指出,Mothercare目前在大马的市占率高达15%至20%。 但他也指出,Mothercare是个很特殊的业务,其业务性质和很多企业不同。 譬如说Starbucks、Samsung这类的公司,会特别注重顾客忠诚度(Customer ...

大公司一边裁员,又一边请人 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无论是疫情期间或后疫情时代,不时传来许多大公司裁员的消息,以削减成本,抵御业绩下滑的压力;但同时间打开各大招聘平台,又发现这些公司不断在招人……这边厢对旧员工大刀阔斧,那边厢对潜在新员工挥“招财手”,这到底是啥回事呢? 有招聘专才就以上情况,分析了以下4个“背后真相”: 1.公司开拓新业务/新生产线 时代需求,大公司大都喜欢开拓新业务来多分一块蛋糕,但也不确定这新业务是否能赚钱,反正能做起来就最好,做不起来的就把招来的人裁掉。所以,入职大公司尽量去比较挣钱的部门,进入大公司新尝试的业务线,说好听些是开荒功臣,但却不一定能干得长久。 2.公司进行团队换血 这是很现实的情况。年轻人一般比老员工更具活力和魄力,没有家庭的拖累更能加班,并且成本还低。公司可以从年轻人当中挖掘有潜力的新人,培养成公司的中流砥柱,而老员工在公司呆久了,热情几乎已被磨灭,对公司来说就是等退休。所以,公司选择把部分低绩效的老员工裁掉,为公司注入新血。 3.筛选员工 当一间公司拥有足够人数的员工,即相等于有了筛选的资本。其实一边裁员一边招聘的现像一直存在,往年也是这样,只不过今年因疫情的连带冲击,大家才突然察觉这情况的存在。 公司一边招人,一边裁员,其实是在筛选性价比最高的那个员工,也就是能干同样的活、但拿比较少薪资的那位。被淘汰的人其实也不是不能干,只不过性价比没有留下来的那位高。 4.利用平台收集简历信息 相信这是职场老鸟才懂的套路。在招聘平台放招聘广告,也并不代表公司有真实的招聘需求。因为对于平台来说,反正客户交钱了,不投放招聘广告也得给平台钱,不如让招聘信息在平台放着,这样不仅可以收集求职者投来的简历,放到人才储备库,还可以帮公司打个广告,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如果你投递简历后对方并没有回复,也并不代表你不符合资格,有可能对方没有真实的招聘需求,只是先把你的简历收集起来了。 该如何识别这种情况呢?建议可先在平台上和对方聊聊,问一些工作的具体细节,如果对方和你互动积极,说明是真实招聘;如果对方不怎么理你,只让你发简历,就有可能属于这种情况。 总结: 从部门成立、招人,到投资扩建,到疯狂炒概念,再到负责人离职,内部传出裁员,公司证实属实……这种招聘裁员戏码其实都在现实职场上常常上演,如果正巧你求职的公司正是如此,入职前可先看看公司的裁员历史,即可从中一窥背后真相。 资料参考:dachangrenshi.com & wenku.51job.com

税收局

税收局2022年税收目标:1390亿! 中小企业该如何避免被盯上?

税收局2022年税收目标:1390亿!中小企业该如何避免被盯上? 这2年来,因体恤商家受新冠疫情冲击,政府为大马中小企业提供了不少税务减免。 但随着大马经济恢复运作后,税收局已开始加大力度积极追税,并将2022年的追税目标设在1390亿令吉,这相当于疫情前水平。 对此,不少大马商家大感担心,怕自家公司的账目做得“不美”,税收局找上门将后患无穷。 有些税不能随便扣  扣了会被视为漏税! 很多公司在做账时经常一个不留意,就忽略了一些可扣税的开销,导致你缴付了不必要的税款。 同样的,一些不可被扣税的开销一旦被错误扣税,就有可能被视为漏报税,那是会被罚款的! 虽然乍听之下很复杂,其实税务审计与调查(Tax Audit and Investigation)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如果你会觉得可怕,那是因为你没有把你公司的税务做好。 只要税务问题处理好,那么就算是税收局来查,也没什么好怕的。 如何分辨你公司的有效税率好,还是不好? 算一算,这个巴仙率是“好”还是“不好”? 如果你的公司得到的有效税率是高于企业税率,那就代表:  你公司的税务规划还不够高效,表示你的公司需要税务策略来改善公司的有效税率! 身为老板,或是为公司处理税务的你,如果想要为公司省税,但又不想踩到税收局的地雷区,那么欢迎报名出席由税务教主周德谦主讲的: 【冤枉啊!小心企业4大税务地雷区】免费研讨会 现在就锁定你的席位! ...

叶志超

生意要想做大做强 叶志超: 首先,你需要让员工团结一心

  叶志超 (YYC超越集团主席) 说到快餐,映入大家脑海的肯定是广为人知的McDonald's、KFC、Pizza Hut、Taco Bell等连锁快餐品牌。 但你知道吗?其中的KFC、Pizza Hut和Taco Bell,其实都归属于一个集团旗下,那就是百胜餐饮集团(英文:Yum! Brands, Inc.)。 如今的百胜餐饮集团,不仅是全球连锁快餐界的龙头之一,更在全球135个国家拥有约5万3000家分行。 而其中带领集团飞速成长的大功臣之一,就是百胜餐饮集团的联合创办人,大卫·诺瓦克(David Novak)。 大卫·诺瓦克不仅是百胜餐饮集团的联合创始人和退休董事长,同时也是集团的前CEO。 在他从1999年至2016年1月1日任职集团CEO期间,集团餐厅数量增长了一倍至4万1000家。公司市值更是从不到40亿美元,大幅增长至320亿美元,涨幅高达7倍,在投资资本回报率方面居行业领先地位。  他究竟是如何做到,在10多年内帮助公司市值成长7倍的呢? 这一切,离不开大卫·诺瓦克卓越的领导能力。 无论公司大小 团结上下很重要 ...

celcom

作为定期维修 Celcom、Maxis或断网4天 

(9月13日讯)天地通(Celcom)与明讯(Maxis)手机用户在9月12日至15日,可能面对无法拨电、上网等问题。 根据Celcom与Maxis网站发表的资料,这2家电讯公司在这期间进行定期网络维修工作。可是定期维修工作所需时间不长,大多数是在凌晨至清晨时分展开,一些地区的受影响时段则较长。 对此,用户受促在面对无法拨电或上网问题时,可以重启手机或开启飞行模式(Flight Mode)后关闭,让手机重新搜寻并连接电讯服务,以此刷新网络连接。 此次定期维修工作对Celcom用户造成较大的影响,Maxis用户受影响较小,只限雪隆与布城地区用户。从9月12日至14日,中午12时至下午6时。 Celcom与Maxis用户可浏览网站,或联系客服了解详情。 根据Maxis官网,维修工作将从今日起开始: 2022年9月12日(12:00PM – 6:00PM) 受影响服务:Voice and Data(Mobile) 吉隆坡Batu部分地区 2022年9月12日(12:00PM – 6:00PM) 受影响服务:Voice and Data(Mobile) ...

富4代

20多岁“富4代” 子承父业 身价近200亿! 他究竟是谁?

20多岁“富4代” 子承父业,身价近200亿! 他究竟是谁? 人们常说,男人30而立。30岁被世人定位为男性事业腾飞的高光时刻。 然而,今年才27岁的谢承润,却已经子承父业,接手了市值达722亿人民币(约475亿令吉)、年收入200亿人民币(约131亿令吉)的庞然巨企,成为中国生物制药(Sino Biopharm)新一届CEO。 据财经网上公开显示,截止到2021年底,谢承润的个人身家已经达到了296亿人民币(约193亿令吉),为中国95后中最年轻的亿万富豪。 谢承润于1995年8月出生在美国西雅图,是中国生物制药创办人兼执行董事谢炳的儿子,也是该公司现任董事会主席谢其润的弟弟。他拥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经济学系学士学位、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 中国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意思是无论有多大的家业,只要传承到第三代,一般都会呈现出颓废之势。 但是在“富四代”子孙谢承润的身上,这句曾经印证过无数次的话却失灵了。 作为泰国首富正大集团第四代传承人,谢承润仿佛生下来就万众瞩目。“谢氏家族”在中国和泰国都颇有声名,潮汕出身的知名爱国华侨、实业家谢易初是谢承润的曾祖父。 2020年,谢氏家族以总财富323亿美元(约1440亿令吉)问鼎泰国富豪榜之首。 谢承润接手的中国生物制药,在中国制药领域是巨轮级别的企业,业务覆盖医药研发、智能化生产、医药销售的全产业链,产品主要为抗肿瘤用药、心脑血管用药、肝病用药、呼吸道用药、骨科用药、肠外营养用药等种类。 据2021年年报,中国生物制药去年收入达268.6亿元(约176亿令吉),按年增长13.6%;毛利为215.3亿元(约141亿令吉),按年增长16.6%。 在升任为集团CEO前,谢承润是中国生物制药旗下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正大天晴)董事长。职务变更之后,谢承润通过其全资持有的公司,持有中国生物制药约21.53%的股份。 担任中国生物制药CEO之前,谢承润已在正大天晴积极练兵。正大天晴曾有“首仿之王”之称,能够很快“仿制”国际国内市场上的重点新药。 自谢承润加入管理层后,正大天晴的打法开始发生转变:2018年,抗癌药物安罗替尼上市,标志着公司由仿制药大厂向仿创结合提升的趋势;之后,谢承润又提出“做创新药”的业务转型计划,以“自研+合作”的方式,构筑和拓宽正大天晴研发管线护城河。 接下集团CEO一职后,谢承润将围绕中国生物制药组织整合、全面创新、国际化、数字化四大战略,负责包括企业战略、人事任免、投资整合等,管理本公司下属企业,建设专业管理团队,提升组织效率、驱动创新业务、连接外部合作、推进全球化创新进程的工作。 俗俉有言:长江后浪推前浪,无论是在大自然或商界,这都是难逃的定律。随着老一辈创业者退居二线,谢家姐弟成为了企业家年轻化、家族接班的顶梁柱。让年轻一代走上台前,可以看出中国生物制药这家家族企业拥抱创新的决心。 不过,继任者们能否扛起大任,还需要时间来印证。毕竟成功,向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

myBurgerLab老板创业10年感悟: “生意没那么好做,我们每个月亏 RMXX,000”

很多时候,老板只是人前风光。人后的心酸,却无人知晓。 国内著名原创汉堡店myBurgerLab CEO兼联合创办人陈任毅接受《老板好》专访时,侃侃而谈他创业10年面对的挑战。 myBurgerLab目前在雪隆区的6家店面都仍在营业,但陈任毅一脸疲惫地向《老板好》坦言:“生意,其实并没有那么好做。” “尤其是对我们myBurgerLab这种生意步入第10年,陷入瓶颈期的生意来说,更是如此。” “疫情前的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很幸运,也受到顾客支持。因此一路走来都很顺遂,生意也不错。” 但疫情爆发以来,一切都变了。 陈任毅分享说,疫情前,myBurgerLab的营业额比例是堂食(80%);外送(20%)。 陈任毅:“步入疫情期间,我们的100%营业额都来自外送,扣除所有成本和员工薪水之后,其实相当于不赚钱。” 他解释,其实做饮食业的,顾客到实体店面用餐,老板才会真的赚得到钱。若是大多数顾客都叫外送,老板的赚幅其实微乎极微。 公司利润只有10%至15% “相信有在做饮食业的都知道,外送生意是不好做的,因为单单是给外送平台如Grab、foodpanda的佣金(Commission),其实就已经高达20%到30%。” 陈任毅:“坦白说,我们myBurgerLab的营业利润(Profit)也就10%至15%,并不多。” 因此当步入疫情期间我们的100%营业额都来自外送,扣除所有成本和员工薪水之后,其实相当于不赚钱。好在那时候房东有答应减租,加上政府有提供补贴,因此myBurgerLab还能维持微薄赚幅。 “当时我们陷入了一个挺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看似生意很好,实则不怎么赚钱。” 陈任毅:“很多人都来问我说,哇任毅,我看到myBurgerLab疫情的时候门口外送的motor经常都是十多辆,你们应该是很好赚啦。” “其实,我们到头来只够cover租金和员工薪水罢了。” 后疫情生意更难做 每月亏钱 陈任毅指出,那还不是最糟糕的。他压根儿没想到,后疫情时期才是真正噩梦的开始。 “2021年9月后,国内疫情限制放宽,大家可以恢复堂食。这时我们的生意突然大跌。据我观察,原因有三-第一,大家终于可以外食,用餐选择变多;第二,大家吃腻了burger(疫情期间都在点快餐);第三,更多新业者出现,市场变得更竞争。” ...

Page 6 of 10 1 5 6 7 10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Add New Playlist